文/曉何
日前,教育部對9省份14532名中小學學生近視率的調查結果顯示,與2019年底相比,這半年的近視率增加了11.7%。防範青少年近視成為從家庭、學校到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目標。專家指出,相比於矯正和治療,預防近視才是關鍵。
關於近視的成因,説法有很多:有人説是遺傳,也有人説高度近視才會遺傳,還有人説主要是後天原因。近期一項研究表明,户外活動時間與近視發生率呈負相關。換句話説,花足夠長的時間在户外,對於預防近視有着一定效果。
從遺傳學的角度講,近視確實與遺傳有一定關係,每個人都可能攜帶近視基因。但是,近視基因只意味着概率上的可能性,並不必然導致近視。近視基因的遺傳度介於50%—90%,這也説明,雖然有一半以上的砝碼是由遺傳加上去的,但預防近視仍然有不小空間。
導致近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不良的用眼習慣。現實中,不良的用眼習慣導致近視十分常見。青少年經常被師長叮囑“看書、看電視不要離得太近”,這個道理對成年人也同樣適用。無論是用眼姿勢、距離不對還是用眼過度,都指向不良的用眼習慣。教育部的調研數據顯示,近半年來,每天上網課總時長1小時內、1—2.5小時、2.5—4小時、超過4小時的學生,近視檢出率分別為45.8%、49.3%、62.4%和76.7%,一定程度上佐證了不良用眼習慣對近視的影響。
户外活動與近視的關係研究表明,户外光線很有可能是影響眼睛屈光系統的另一重要因素,但起作用的機制尚不是十分明確。有研究者認為,太陽的光照強度比室內光照強度高數百倍,光照越強,多巴胺釋放量越多,而多巴胺能抑制近視的發生發展。高強度光照一方面可使瞳孔縮小、景深加深、模糊減少,另一方面也能起到抑制近視的作用。還有學者認為,户外光照能促進人體維生素D的合成,户外環境也能使眼肌肉放鬆,從而預防近視。
研究者認為,半年來中小學生近視率的增加,一定程度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户外活動不足造成的。因此,有效預防近視,需要提高認識,增加户外活動時間。有專家提出,每天2小時、每週10小時以上的户外活動,可使青少年的近視發生率降低10%以上。我國《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指南》也明確提出,每天應在日間户外強光下活動至少2小時,並保證1小時以上的體育鍛煉時間。
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,查看全部